春天来了,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

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及时的好雨知晓时节的需求,因时而动的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飘落下来,正值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,春雨的到来,普惠恩泽,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。公元年的盛唐因“安史之乱”由盛而衰,兵乱殃及中原,此时诗人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流离转徙的生活后,终于来到成都定居,远离兵乱。在成都草堂定居的日子里,他亲自耕作,种菜养花,与农民交往,与自然接近,深刻体会到农耕时代应天顺时的重要意义,倍加珍惜这和谐安宁的淡然生活。上元二年(公元年)春,杜甫写下了这首名诗《春夜喜雨》。开篇一个“好”字,诠释了杜甫对春雨之情深意重,对春雨“知时节”的降临给予万物复苏的赞美,是诗人盼望“好雨”,喜爱这样的“好雨”发自内心的赞叹。大自然的神奇不仅仅能沿袭节气顺时而动,更有其自强不息,绵绵不息的生机动力,是蓬勃生机的自然原动力,或许这也是诗人内心期盼“雨水”的来临荡涤世间污浊,焕然一新的美好渴望。这首描写春夜降雨、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,同时也是诗人于“雨水”节气的时节应景抒怀的一份愿景!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(公历2月18-20日),太阳黄经达度时,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。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。“雨水”,表示两层意思,一是天气回暖,降水量逐渐增多了,二是在降水形式上,雪渐少了,雨渐多了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“春雨贵如油”,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最是一年春好处”!如果说“立春”是春天的第一乐章“奏鸣曲”:春意萌发、春寒料峭。“雨水”之后,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“变奏曲”:气温回升、乍寒乍暖。《大戴礼记夏小正第四十七》有记录此节气时自然现象的说明:“正月启蛰(雨水)。雁北乡。雉震呴。鱼陟负冰。农纬厥未。初岁祭来始用。囿有见韭。时有俊风。寒日涤冻涂。田鼠出。农率均田。獭献鱼。鹰则为鸠。农及雪泽。初服于公田。采芸。鞠则见。初昏参中。斗柄县在下。柳稊。梅杏他桃则华。堤缟。鸡俘粥。”此时三候渐起,“一候獭祭鱼;二候鸿雁来;三候草木萌动。”水獭开始捕鱼了,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;五天过后,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;再过五天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春雨中,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天地之气交而为泰,故草木萌生发动矣。”《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》:“上艾动,坤变为良,良为山林,故为草木。良梭卦为震,震为萌动。”春意萌发,大自然万物生机不因气温冷暖的变化而停滞,反而蓬勃盎然,春意喧闹。从此,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看,雨后小草绿了,小树枝丫青了,小鸟叽叽喳喳的欢腾了,就连鱼儿也都从沉睡中苏醒,探着头遥望天际,与万物和应。春天来了,五颜六色是春天的迷人色彩,姹紫嫣红是春天的醉人芬芳,鸟声婉转是春天的深情悦动。春风春雨,纷纷洒洒,细细斜斜,万物的众卉新姿,千姿百态于天地间冉冉袅袅,江山和美。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”春日里温度频升,春困易乏,一时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,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,于花枝、廊檐、潭水渠边闹着春意,唱着抒情。昨天夜里春风习习,春雨轻盈未曾间断,伸个大懒腰,赶快起床吧,去看看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?同是千年前盛唐的另一位著名诗人孟浩然,与后辈的杜甫有不同的际遇,不同的人生阅历。孟浩然身处大好盛世的平和,虽仕途坎坷,但品性高洁的他安然于隐居的生活,了然自在。这首《春晓》,写于孟浩然的隐居时期,是他的代表作之一,同样描写春雨,别样的诗意盎然,意韵深长,滋味万千。因循年龄的相差,孟浩然比杜甫大很多,在孟浩然的心里与之知音和鸣更多的是相仿的王维,与杜甫倒是没有多少交接。春天来了,给诗人们畅想抒情的天地,而美好的文字,给诗人们情感表达的空间无垠。唐诗三百首,每一首诗里,都蕴藏着画意诗情的美,都富含着意境高远的哲理,岁月深邃的情怀。不同性情、不同风格的诗人,描绘“春”的意境手法迥异,同工韵美,孟浩然和杜甫对“春雨”的诗情,都呈现出美好的画卷和惜春的美韵,这就是唐诗的魅力,这就是中华文字于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里,蓬勃出的盎然生机,一如“雨水”节气后的中华大地,万物复苏,自强不息,生机蓬勃。部分资料、配图选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。.02.19原创心曲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w/661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